有話要說!!!
嘿,這是計時器↓
正數→
這上面的契網成立指的是指〝後港青少契〞契網成立喔

關於大家一起用同一組帳密,有些事要注意....請看契網之使用...

這是我在中興大學長老教會青年團契部落格放上的文章,在這裡轉貼。

好久不見的禮拜學,上次大家聽了胡牧師對於禮拜的專講是否還記憶猶新呢?真的很希望有機會時可以再邀請胡牧師前來。在這裡放上胡牧師所寫的"基督教禮拜學導論"(1995年出版)中的一篇。在這裡寫段文字:許多教會都在教會後方設有育兒室,那幾乎是與禮拜堂隔絕的空間...而在這篇裡頭,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。

第八章:禮拜與兒童  胡忠銘

前言 :就禮拜學而言,兒童與禮拜是禮拜學重要的一環。可惜的是,目前台灣所出版過的有關書籍,或是各個大小教會裡,幾乎鮮少有禮拜節目是共同為大人與兒童設計的,頂多只有重要節日,諸如母親節。聖誕節或是特別獻詩時,才邀請小朋友和大人一起參與禮拜。有時為了怕小孩子吵,乾脆將獻詩安排在主禱文或信經之後,趕緊讓小孩們上台獻唱,之後由主日學老師分發糖果和各項獎勵品,還催促小朋友快快排隊離開禮拜堂,以免打擾到大人。

    長久以來,這種現象已成為一種台灣教會文化。小孩與大人永遠是分開的,有的話,吵鬧不懂事的小孩也是被趕到玻璃隔音室裡面,其實,這還不是隔了一道看不見的藩籬嗎!也許台灣人,甚至整個東方文化,常對小孩子標貼上「小孩子有耳朵。沒有嘴巴」(小孩在大人面前不可多言之意思)的傳統意識形態,造成小孩子的地位永遠是卑是賤的!當然筆者也是在這種台灣文化成長,雖在受過神學教育,並且牧會和教學多年後,還是常忽略到兒童與大人參與共同禮拜的重要與必要性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胡忠銘  2002.03.24

前言
  「普世」(Ecumenical)、「宣教」(Missionary)、「禮儀」(Liturgical),以及「靈恩」(Charismatic)四項運動,乃影響二十世紀基督教會最為深遠的議題。其中,對於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影響最為直接,也最為顯著的,莫過於「靈恩」與「敬拜讚美」。因從公元二000年起,世上以靈恩和敬拜讚美方式禮拜的教會,已自八0年代的一億信徒,暴增到現在的二億五千萬。雖進入二十一世紀後,靈恩運動的熱潮似乎有退燒的現象,然「敬拜讚美」卻日漸興盛,甚至比起二十世紀有過之而無不及。為此,有人稱「靈恩」與「敬拜讚美」為「第二改教運動」,亦有人稱之為「第三勢力」。其所指的三個勢力,分別為第一勢力的天主教;第二勢力的改革宗;第三勢力則是靈恩運動與敬拜讚美。眼見靈恩運動與敬拜讚美的快速發展,再回顧教會歷史上的宗教改革,走靈恩運動和敬拜讚美的教會,極有可能會在「第三勢力」的態勢下,形成一種另類的「宗教改革」。


敬拜讚美在台灣的崛起

「敬拜讚美」在臺灣的發展,可說是追隨著美國的「靈恩運動」與韓國教會的「敬拜讚美」風潮而起。撇開靈恩議題不談,「敬拜讚美」的出現,根據韓國河用仁宣教師所言:「此一全名為『萬國敬拜與讚美』的活動,乃於一九八七年一月,由漢城的一群基督徒發起。」事實上,在此之前,這樣的聚會形式,早在一九八四年,美國就已經在「純全音樂」(Integrity Music)的理想下,發展出美國式的「敬拜讚美」。他們秉持以賽亞書六十一章十一節:「使公義和讚美在萬民中發出」之經文為基礎,號召基督徒展現共同敬
拜的生活,從中經驗上帝的同在。為推廣其所堅持的理想,不但大量發行敬拜讚美的音樂帶,還組織許多「國際敬拜」(Worship International)團隊,前往世界各地,展開「敬拜讚美」的服事。在此同時,亦訓練了為數眾多的志同道合者,成為「敬拜讚美」的種子事奉者。韓 國教會的「敬拜讚美」,即受此影響而來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:30   後埔教會集合,搬烤肉用品&搭捷運至新店站。

lin771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宋泉盛

[按]宋牧師2007年4月27日於北加州灣區台灣基督教會的講道

經文:約翰福音第9章18-23節

 

祈禱:我們的上帝,我們在人生過程的當中,不是在順境的時候我們遇到考驗,是我們在逆境中才會遇到人生真正的考驗,在這樣考驗中失敗。信仰也是這樣,當我們順利時,我們可以見證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,但是我們一旦艱苦患難受到考驗時,我們不一定有勇氣去見證。懇求你幫助我們,使我們自始至終,仍舊堅持你所賞賜我們那信仰的力量,來見證你是愛的上帝。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,阿們。

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,很多事情都是個人的事情,但這些個人的事情,常成為公開的事,宗教也是這樣。我常常聽人說,說宗教信仰是非常個人的東西,我很同意。但是這個非常個人的信仰,是不是從你心中出來的信仰?還是口頭的信仰?好天氣時的信仰?順境時的信仰?在我過去好多年的時間裡,我在這裡要跟大家一起思考,信仰有不相同的形態,有不相同的表現,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信仰形態,但是到了考驗的時候,你所認為個人的信仰,會遇到公開的考驗,看你個人的信仰是不是還是你心中的信仰,還是表面的信仰?我在這裡跟大家透過一個聖經的故事,跟大家一起來想,在這樣的考驗當中,我們都有失敗,你我都有失敗,但是在失敗的時候,我們是否能勇敢的說:「我失敗」,並且站起來,繼續在信仰的道路,繼續走信仰的道路,是不是這樣子?信仰以及經驗,以及人生的經過,不能分開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0.9.4後埔青少契第三季季例會

 

一、回顧&建議

 

查經:希望多一點互動(問問題)、重點整理、藉由影片有更多的思考

﹝再次提醒大家,請大家記得要帶自己的聖經來聚會喔~﹞


聚會內容異動:9/11碧堂分享9/18以琳分享9/25【1040】電影欣賞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羅光喜
台南神學院舊約神學助理教授
神學與教會第廿九卷第一期2004年1月

一、問題:

曾經看到一間教會的週報,在教會消息欄刊登一堆活動,少年團契下午冰宮溜冰,青年團契溪頭郊遊,婦女團契下午聚餐,而松年團契也準備去某個地方靈修旅遊。看起來,教會好像很有活力,有很多活動。可是,這些活動看起來似乎都與宣教沒關係,反倒像是一種俱樂部,辦了很多活動好讓大家都高興。像這樣,把整個教會弄得好像Club,不知道對不對?

另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,就是常常有人在批評『長老教會的禮拜又長又老,年輕人都跑光了。』所以,教會應該學習敬拜讚美,甚至丟棄我們傳統的禮拜方式。注意,這裡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應該學習敬拜讚美,而是我們應該丟棄按傳統程序所進行的禮拜。或許我們今天應該好好思考一下,到底我們長老教會的主日禮拜是不是又長又老呢?禮拜的程序是不是只為了要留住人,就可喜新棄舊呢?到底這百年不變,甚至千年不變的主日禮拜程序,是怎麼訂出來的?其意義為何?

二、長老教會主日禮拜程序編排的聖經根據:

我們長老教會的主日(禮拜日)禮拜程序,按照現有週報含有:宣召、讚美、啟應、信仰告白、祈禱、讀經、講道、奉獻、消息報告、祝禱等程序。那麼,這個禮拜程序是根據什麼聖經節來編排?答案是,我們的主日禮拜程序主要是根據賽六:1-8來編成的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駱維道1998.06神學與教會Vol.2302

(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博士,台南神學院院長,教會音樂與民族音樂學教授)

十二、三年來在台灣各地參加禮拜遇到許多問題,在此提出檢討,為要道出問題的所在,必須一針見血,不客氣的批評,敬請見諒,因這也是在批評檢討自己教學的不力。今日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主日禮拜問題實在很多,只能分類簡單提出幾點來分享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Siegfried Lange 牧師

【按】本文為1989年11月20日萊比錫尼克萊教堂和平祈禱禮拜中,默想創世紀第四章該隱和亞伯的古老故事。

      該隱和亞伯這個古老的故事刺激我們去問:我究竟是誰?是該隱還是亞伯?這兩位兄弟中,我比較喜歡哪一個?是亞伯嗎?選擇亞伯似乎不困難,因為亞伯是個善良 的人、柔弱的人,從不加害他人。可是,亞伯終究成為一個可憐的犧牲者。我真的願意成為一個可憐的犧牲者嗎?我真的願意英年早逝嗎?我真的願意離開這個世 界,使得別人因我所付出的代價繼續存活嗎?

      那麼,我是不是比較喜歡成為該隱?這位整天工作,卻活在弟弟成就的陰影之下,永遠不能出頭天的人?這位縱使犯下滔天大罪,卻仍有繼續生存權利的人?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郭榮敏(美國哲吾大學哲學博士,台南神學院舊約教授)

有一天一位主日學學生問老師說,每當祈禱完,總要說一句「阿們」1,到底阿們是甚麼意思?老師不加思索地就回答,說:阿們就是「完了」的意思。照樣每當我們參加禮拜,最後的節目就由牧師祝禱,好多人迫不及待地等牧師祝禱最後的「阿們」就很快地離開教會,趕回家恢復日常工作,從來不思考,或過問「祝禱」的用意?祝禱是甚麼?只是宣告禮拜結束嗎?週間我行我素過著與主日禮拜毫無關係墮落的生活!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說明:這篇適合大專生以上來閱讀。若有留意,讀完這篇將會感到震撼。

前言:恭喜許多團契的朋友們要上大學了,這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。在這裡鼓勵大家多多參加大學團契。回想起四年前碧堂我進大學時的情形對照現在,心中可以說是滿滿的感謝。在大學團契的時候,雖說我並沒有與當中的每為契友都相處愉快(同學們反而比較好相處);但在團契裡我仍然有著幾位很棒的朋友,使我有許多的收穫,與我一同在信仰上有著掙扎、討論以及成長,這篇是中興團契查經時的討論與整理、也是我曾發表過,一篇充滿爭議的文章。但從這其中,我們能夠體會到人的有限,人長久以來都不斷嘗試著理解這個世界以及理解上帝,也透過我們自身企圖去看見上帝的存在。本文嘗試進行解構,這樣的解構是一種冒險,是對於信仰的拆毀以及重建,但我們也會發現這樣的努力是必要的。本文也將引出另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─對於罪以及死亡的疑問,這個問題我們留待以後羅馬書時與大家一同討論。碧堂也以這篇來回應以琳。歡迎大家都來留言齊來反思自身的信仰!

 

「遂古之初,誰傳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冥昭瞢闇,誰能極之?馮翼惟像,何以識之?明明闇闇,惟時何為?陰陽三合,何本何化?圜則九重,孰營度之?惟玆何功?孰初作之?......」屈原《天問》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胡忠銘牧師 

前言:

自古以來,無論是東正教、天主教或是改革宗的教會,甚至是現代派的自由教會,「啟應」都是禮拜儀式中相當重要的一環。然可惜的是,有許多基督徒「交 讀」了數十年的啟應文後,不但不明白啟應的意義,還對為何要交讀啟應文不知所以然。基於此,本文將就啟應的意義、典故,以及為何要交讀啟應文等,做一番介 紹,好讓大家在參與禮拜,共同交讀啟應文時,更能「得心應手」。


啟應的意義

禮拜中的「啟應」是一種群體間用唱或讀,彼此互相、共同回應上帝的「聲音」,也是一種信徒間彼此呼應,共同與上帝對話的信仰表現。質言之,啟應乃是 人朝見上帝時的同心呼應、回答與讚美。

按《禮儀與禮拜學辭典》( Dictionary of Liturgy and Worship)與《音樂與音樂家辭典》(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)之解說:「啟應文」與「啟應詩」也可稱為是一種「唱和詩歌」或「疊句」(Antiphon),其內容乃直接摘錄自詩篇或其他與聖經信 息相關的詞句,加上韻與律,再配合上音樂而成,其意義上是一致的,形式上是一體兩面的,都是呼應與回答上帝的聲音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說明:"巴力為自己辯護"這個標題是碧堂自己加上去的,2010年神研班晚上Workshop裡,蔡銘偉老師示範以文學批判來解經,經文為士師記第6章至第8章,基甸的故事。這篇筆記為聽課時的逐字稿。

講師:蔡銘偉傳道 東南亞神學院博士班

內文如下:

很多牧師在講道的時候,都會詳細介紹經文的歷史背景、風俗、文化、是在公元前幾年發生的、現在的地理位置、考古的發現、那個時候的人怎麼樣、經文這個字在希伯來文是怎麼用、在那個地方又是怎麼用、這個注釋書那個注釋書是怎樣寫......結果對信徒而言,這個講道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幫助。我很喜歡曾經聽過的一個比喻,就是講道好像是廚師上菜,會友是客人,客人要的是吃到好料理,而不是知道廚師是如何做出好料理。今天我們試著以文學批判的方式來解經,士師記六章,大家從小上主日學都很熟的基甸的故事。

以色列那時候在沒有王以前,上帝是用士師來做他們的領導人。簡單的說,士師是以色列在建國之前的領導人。若按照歷史來區分的話,我們可以這樣說,約書亞可以說是第一個士師,撒母耳是最後一個士師。就是說,從約書亞到撒母耳這段中間,就是由士師來統治以色列這整個民族,因為當時以色列還不是一個國家。如果我們看英文的聖經我們會發現到,是如何稱呼士師,Judge,那麼士師他的角色,簡單的說,是集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以及宗教的權力在身上的人,而更重要的功能就是軍事,士師也就是,可以說是以色列民族的民族英雄。

YOUNGboygir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